我院“古建拾光·青春行”实践团围绕“古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这一主题,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由21名师生组成,划分为调研、实践、宣传等小组,于成员家乡以及贺州周边乡镇对三个古建筑集中村落进行了实地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数字化档案等成果,达成了“传承历史文脉、培育文化自信”的实践目标。
实践团队采用“调研 + 实践”双轮驱动以及沉浸式文化传播等创新模式,为地方古建筑保护工作注入了青春活力。同时,以“专业调研—文化传播—实践反馈”的闭环模式为核心,将建筑专业技术与文化保护进行了深度融合。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运用激光测距仪测量等技术手段,构建了古建筑的数字化档案。针对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村民保护意识淡薄”这一问题,策划了“动物元素解读小课堂”“模型拼搭体验”等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调研获取的数据转化为科普内容,以用于后续的古建筑保护宣传工作。实践团队打破学科界限,以土木、工管、工造专业的学生为核心,整合新闻宣传、教育学等跨学科力量:调研小分队承担数据采集任务,宣传组同步记录影像素材,实践小分队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科普语言,形成了“专业支撑 - 传播转化 - 教育落地”的协作链条。
本次活动通过专业实践践行了“文化自信”教育,既为地方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也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团队成员表示:“跨学科协作让我们跳出单一视角,既发挥了专业所长,又学会了用大众语言讲好古建故事。”
未来,团队将以“打造可持续、专业化的古建筑保护志愿服务品牌”为目标,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探索“实践育人+文化传承”的长效模式,让青春力量在守护历史文脉中绽放光彩。

